Walter_Tokyo
第二課:學會寫 Prompt,學會認識自己

寫 Prompt,不只是下指令,而是重新練習如何說清楚自己想要什麼。這是思考的練習,也是自我理解的開始。

一開始,我以為只要會用就好

剛接觸 AI 的時候,我以為只要知道怎麼操作、怎麼跑指令、怎麼生圖就夠了。但很快我發現,真正的差距不在於操作技巧,而是你能不能說得清楚你想要什麼。就像你開一台跑車,方向錯了,再快也沒有用。你會輸入『幫我寫一篇貼文』,但沒有說清楚要寫給誰看、用什麼語氣、希望人看完有什麼反應。結果當然就是,AI 給你的東西一點都不像你。很多人學會操作之後就停下來了,但 AI 時代真正的門檻不是會不會用,而是你有沒有辦法用『語言』清楚地表達『意圖』。

Prompt,不只是技術,而是一種思考的練習

過去我卡關時,往往不是因為能力不足,而是因為想法模糊、語言不清,連我自己都搞不懂我想表達什麼。直到我開始練習寫 Prompt,我才發現:每一次的下指令,其實都是在訓練我自己把腦中模糊的念頭,變成可以溝通的語言。Prompt 改變我最大的地方,是它讓我更理解自己。就像你想跟朋友傾訴心事,但話到嘴邊卻又說不出口,因為你其實也不確定自己到底怎麼了。而 Prompt 是那個逼你說清楚的過程。它讓我學會:與其說『我覺得這篇文章怪怪的』,不如試著表達『我希望它更有情緒層次、更像我對朋友說話的感覺』。這是一種語感的鍛鍊,也是一種內在的梳理。

讓 AI 懂你之前,你得先懂自己

一個好的 Prompt,背後需要有明確的角色設定、語氣風格、內容格式、邏輯順序與目標意圖。你可以想像你在寫腳本給一位演員,他不認識你、不知道你想演什麼戲。你只寫一句話:「幫我演一下上班很累的感覺」,那他可能抓不到重點。但如果你寫的是:「演一個早上開了四場線上會議,中午還得顧小孩,到了晚上終於有10分鐘自己獨處,卻又不知道該哭該笑的感覺」,那畫面就出來了。AI 其實就是這位演員。你給它的指令越細膩,它回應的就越貼近你心裡的樣子。AI 是你思考的鏡子,它的極限,就是你語言的極限。

那些讓我改變的瞬間

我曾輸入「幫我整理這段會議內容重點」,AI 不只是整理,而是重新架構出我沒想到的邏輯,還幫我找出重複與矛盾的語句。我也曾打出「為什麼我越學越累?」,AI 回我:「也許你不是累,而是學習沒有帶來成就感。」那瞬間我愣住了,因為它說中了我沒說出口的情緒。我發現,Prompt 不只是溝通工具,更像是一面『誠實的鏡子』,讓我看見自己忽略的聲音。

實用例子:Prompt 能怎麼用?

以下是一些我常用、也推薦的 Prompt 範例,適合各種日常生活與工作場景:
  • 寫出文章骨架:「幫我用三段式說明如何用 Notion 建立工作流程,語氣口語,例子具體」
  • 想出企劃靈感:「幫我提出5個與 AI 教育相關的短影音主題,每個都要能引發討論」
  • 整理語音會議:「以下是逐字稿,請摘要成條列、加上主題標籤」
  • 重寫句子風格:「這段文字太生硬,請用更感性、故事化的方式重寫」
  • 做情緒釐清:「我最近總覺得很疲憊,但又說不上來為什麼,請幫我列出可能原因,並用溫柔的語氣與我對話」
  • 設定早晨儀式:「請幫我生成一段每天早上閱讀的小短文,能激勵我展開新的一天,語氣溫柔中帶點堅定」

Prompt 改變我的是什麼?

現在的我,每天都在寫 Prompt。不是因為我想成為工程師,而是因為這是我與自己對話、與世界互動的方式。寫 Prompt 不只是對 AI 說話,它更像是在問自己:「你真的知道你要什麼嗎?」Prompt 改變我最大的地方,是它讓我更理解自己。如果說 AI 是一種未來語言,那麼 Prompt,就是我們學會與未來對話的開始。

給我一杯咖啡,讓我持續創作更多 AI 好內容 ☕

Buy Me A Coffee
歡迎來信洽談合作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