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lter_Tokyo
第三課:當我學會用 AI 畫畫,我開始看見自己的想像力
Walter_Tokyo
第三課:當我學會用 AI 畫畫,我開始看見自己的想像力
學會 AI 繪圖之後,我才發現,視覺不是技術,而是一種讓想法被看見的方式。這不是美術課,而是認識自我與表達的旅程。
我曾經以為『視覺』離我很遠
在接觸 AI 生圖之前,我從沒想過自己能創作任何圖像。美術課永遠是我最挫折的地方,畫不出透視、配色總是怪怪的,設計軟體也學得很慢。我一直以為,視覺是屬於『有天賦的人』的世界:會畫畫的、學設計的、走藝術路線的人,才配擁有那種表達的自由。我不會畫畫,所以我從來沒想過,我也可以創造畫面。就像我們常以為,只有歌手能唱歌、只有作家能寫詩。
直到有一天,我輸入了人生第一個 Prompt
那是一句很簡單的話:「在雲端之上的城市,日落時分,一隻狐狸在奔跑。」AI 幫我生出了一張照片,一張我從沒想像過我有能力完成的畫面。那瞬間,我不是驚訝於技術的強大,而是突然意識到:原來我腦中一直有畫面,只是以前沒人教我該怎麼讓它們出現。從那天開始,我迷上了這個過程。輸入文字,畫面就會發生。那是一種魔法,也是一種創造力的回歸。
視覺,不只是藝術,而是你思想的形狀
我開始嘗試幻想角色、描寫場景、構圖鏡頭,像是在導一部只有我能想像的電影。我畫了一隻穿著雨衣的貓、畫了太空裡的圖書館、畫了我童年常夢見的那條夜光走廊。這些畫面,曾經只能留在我腦中,但現在它們都可以被看見了。AI 圖片生成不是讓你變成畫家,而是讓你開始『相信自己的畫面是值得被實現的』。
每一次畫圖,其實都是一次『自我提問』
我開始會問自己一些過去從沒想過的問題:
- ✅這張圖,想傳達的情緒是溫暖?孤獨?還是帶點懸疑?
- ✅如果這是一場電影,它的主角在想什麼?畫面該留多少空白?
- ✅這光線是清晨還是黃昏?它想說的話,是現實還是夢?
舉些例子,你會發現它真的能貼近每個人的生活
- ✅你是媽媽:你可以把孩子畫成童話故事裡的小英雄,做一本專屬的成長圖文冊。
- ✅你是老師:你可以用 AI 畫出一段課堂中的歷史場景,讓學生更有代入感。
- ✅你是自媒體經營者:用圖像做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世界觀,比模板更有靈魂。
- ✅你是上班族:每天下班畫一張屬於自己今天心情的圖,也是一種療癒。
- ✅你是夢想家:把你想開的咖啡廳、想蓋的書屋、想寫的小說場景,一一視覺化。
我不只是為了自己畫畫,而是為了與他人分享想像
當我開始把這些 AI 生成的畫面分享出來,發現有些人留言說:「這不就是我夢裡的場景嗎?」、「我也常想像這種畫面但說不出口。」那一刻我懂了——原來創作的本質,不只是表達自己,而是創造共鳴。我們每個人腦中都有故事,只是缺了一個能說出來的方法。而圖像,就是那個方法之一。當我們願意把畫面丟出來,不只是讓人看見我們,更是讓別人找到自己。
AI 不會取代創造力,它只是幫你打開那扇門
很多人擔心,AI 是不是會讓創作變廉價?我反而覺得,它讓創作變得更『民主化』。創作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,不再需要昂貴的軟體與長年的訓練門檻。它變成一種,**你願不願意開始說故事**的勇氣。AI 不會取代創作者,但它會放大那些『願意說出心裡畫面』的人的聲音。所以今天的你,無論是誰——學生、上班族、退休阿姨、創業家、全職媽媽——你都可以成為那個創作者。你只需要從一句話、一幅畫面開始。
畫面一旦發生,你就開始懂了——原來你有故事要說
AI 生圖改變我的,不是讓我會畫畫,而是讓我開始思考:我想要說的畫面是什麼?我希望別人看到什麼?這種提問會回到我們心中最根本的地方: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我內在有沒有東西,是值得被世界看見的?現在的我,不再因為『不會畫』而退縮。我知道只要我願意打開那句話,畫面就會開始出現。而那個畫面,也將一步步幫我找回我自己。
歡迎來信洽談合作[email protected]